少數.少事
少數族裔傳譯員 專業態度助社會
「每次進入醫院,我便會提醒自己:我是專業的,絕對不容許投放任何私人感情。」來自巴基斯坦的Hussain Yasmeen是一名醫療傳譯員,除了中文和英文外,亦精通烏都語、印地語及旁遮普語。然而,語言上的優勢卻只是入職的基本條件。她指出,擔任翻譯員是一個終生學習的過程。
翻譯員培訓課程 成就專業態度
Yasmeen現時任職於香港翻譯通服務(下稱翻譯通)。作為一家社會企業,翻譯通除了為不諳中英的少數族裔提供翻譯及傳譯服務外,亦為曾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少數族裔提供就業機會。Yasmeen在翻譯通任職前,曾於社區中心擔任活動工作員,工作範圍亦包括為少數族裔翻譯。然而,她分別參加了僱員再培訓局和翻譯通舉辦的翻譯員培訓課程後,才驚覺以前在社區中心兼任的「翻譯員」並非真正的翻譯員。從前,Yasmeen只會把對話中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翻譯出來。在翻譯通任職後,她明白到「專業」和「認真」的重要性:「我不會再增加或減少原本的內容,這不但不夠客觀,更會對病人的身體或生命構成無法預知的影響。」為了成為更專業的翻譯員,Yasmeen會在空餘時間閱讀有關翻譯的書籍,務求把最優質的翻譯服務帶給少數族裔病人。
專業背後的挑戰
作為醫療翻譯員,進出醫院可謂「家常便飯」。可是,除了在長期病患者覆診時給予支援外,Yasmeen偶爾還要在手術的過程中提供翻譯服務。每次進入手術室,她總是感到渾身不自在。可是,在大量手術工具和血液的影響下,她卻不曾忘記自己的專業角色:「雖然我不希望遇到這些個案,不過我還是可以提供服務的,因為病人需要我。」Yasmeen雖然已經有多年從事翻譯的經驗,卻仍會把每一個個案視為挑戰,從中獲取的滿足感正是督促她保持專業的推動力。
「譯」境.自強
少數族裔來港定居後,常因語言問題而難以找到工作,大部分只能從事勞動性工作。來自巴基斯坦的Hussain Yasmeen是少數幸運的一個,因良好語言能力而在社會企業香港翻譯通服務擔任醫療傳譯員。對她而言,這工作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除了幫助同胞,更可以自我增值。
工作帶來的轉變
Yasmeen提及工作改變了她的性格和人生觀。由於她精通烏都語、印地語和旁遮普語,除了巴基斯坦人外,亦經常接觸印度藉病人。她坦言擔當傳譯員數年,接觸過不少的人和事。在解釋醫療術語時,她需要用較長的時間講解才能讓病人明白,自覺比以前更有耐性。由於經常接觸「生與死」的議題,亦讓她明白很多事情不能執著。作為醫療傳譯員,Yasmeen雖然無法實質醫治病人,卻受他們面對逆境的堅強意志所感動。她指出:「我會主動替病人祈禱,希望他們早日康復。」。
面對痛心個案 以祈禱帶來慰藉
然而,不是所有病人都能夠堅強面對,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幸早日康復。有時候,祈禱不但是對病人作出的慰勉,也是對傳譯員自身的一種慰藉。Yasmeen曾經遇上一個初生嬰兒,出生以來一直滯留在醫院的氧氣箱裡。每次她替嬰兒的家人作醫療傳譯時,也難以把事實告訴他們。她一臉無奈地憶述:「醫生每次的診斷也是一樣,他說嬰兒不會康復,並即將離逝……」可是,即使病人家屬傷心欲絕,她還是要履行作為傳譯員的責任,把殘酷的真相告訴他們。嬰兒受盡折磨,還未認識世界卻即將撒手人寰,相信不論是他還是家人,都已經身心俱疲。Yasmeen每次替他們作醫療傳譯後,情緒都起伏不穩,不禁悲從中來。因此,她每次完成傳譯,也會替嬰兒和他的家屬祈禱。雖然「生與死」已成為她工作範疇的一部分,可是,面對這種叫人痛心的個案,她還是需要時間平復。
傳譯員化身病人的天使
除了分擔病人苦痛,Yasmeen亦有幸分享病人的快樂。「有一個病人從我口中得知病情好轉的消息,興奮得馬上擁抱我。」Yasmeen微笑說。原來這位病人因心臟問題而需要施行手術,但覆診以來從未聽過任何好消息,早已心灰意冷。Yasmeen無意中成為第一個向她公佈好消息的傳譯員,她難掩興奮之情。雖然傳譯員只是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橋樑,但是,在沒有家人陪同到醫院的情況下,語言相通的傳譯員往往成為少數族裔病人的支持和鼓勵。
當依靠變成過度依賴
正是因為這種對傳譯員的依靠,有時會令Yasmeen煩惱不已。有些病人剛得知Yasmeen會替自己作醫療傳譯,便急不及待把自己的身體狀況告訴她。由於每個病人見醫生的時間有限,他們擔心無法把自己的情況詳細地告訴醫生,因而希望Yasmeen代為轉告,以節省時間。可是,這個行為卻有違即時傳譯的意義。Yasmeen指出:「作為傳譯員,我要把自己即時聽到的告訴對方,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。如果病人在見醫生前已告知我一切,我或會忘記了轉述重點而影響了醫生的判斷。」遇到這種情況,她只好禮貌地中斷病人的講話,並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自己的用意。
自我增值助同胞
病人對Yasmeen的依靠亦讓她體會到少數族裔人士對醫療傳譯的巨大需求,故她會在閒暇時多看有關傳譯的書籍,希望能夠幫助更多同胞。